二〇一六.冬茶.奇萊山.茶農的生存之道
- davidchen210us
- Jan 8, 2017
- 1 min read
試喝完茶農自產的金萱、烏龍,茶農拿出了奇萊山熟香烏龍。筆者聽過大禹嶺、福壽山、梨山、合歡山、玉山、阿里山....等產茶區,淺薄的茶知識裡沒有「奇萊山」這個雲霧繚繞、山難、傳說很多的地方。原來這算是一個比較新興的茶產區,要往廬山的方向走,過了廬山後,才會到達
茶農的生存之道
奇萊山茶產區海拔一千六~兩千一百公尺,不是險峻高聳的三千公尺地帶,和其他產區比較起來,產量並不算多。由於日夜溫差大,與多濕多霧的天然環境,鮮少人為干擾,造就了高品質的茶葉。由於緯度較高、海拔高度也不一樣,因此與阿里山採收的時間是錯開的,茶農利用農忙之餘,趁著當地採收季節,到當地進行收購,選擇質量好的茶葉,並告訴當地的製茶師他想製作的製茶手法,請當地製茶師幫忙製作。輕烘焙的目的,則是因為青茶對胃不好的人來說比較刺激,因此施予短暫的烘焙,讓茶散發淡淡的焙火香,搭配濃郁茶湯,喝起來韻味十足
茶農笑著說,茶是大自然的禮物,受到氣候的影響甚巨。更不像蔬果類,價格會隨著天災浮動。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為了生存,有機會就需要去採購其他產區優質的茶葉,以備不時之需

Comments